前 Apple 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竟然要加入 OpenAI 一起搞下一代 AI 世代的硬體?這組合太夢幻,目標 2026 出貨 1 億台。AI裝置要起飛了嗎?
OpenAI 與前 Apple 設計主管 Jony Ive 攜手合作,為 AI 硬體領域揭開全新篇章!在 2025 年 5 月 21 日,OpenAI 正式宣布以約 65 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由 Jony Ive 創立的神秘硬體新創公司 io,這是 OpenAI 歷來最大規模的收購案。這次合作被業界視為重要里程碑,可能徹底改變我們與科技互動的方式,並為 AI 時代帶來全新的硬體產品。
- Sam and Jony introduce io | OpenAI
- LoveFrom, Jony
- 前蘋果設計大師喬納森艾維將在 OpenAI 擔任更多職務 - 華爾街日報 — Former Apple Design Guru Jony Ive to Take Expansive Role at OpenAI - WSJ
- 蘋果傳奇人物喬尼艾維掌控 OpenAI 的設計未來 - Ars Technica — Apple legend Jony Ive takes control of OpenAI’s design future - Ars Technica
交易細節與背景
這次收購案是 OpenAI 歷史上最大的交易,總價值約 65 億美元,採用全股票形式進行。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之前已持有 io 公司 23% 的股份,因此實際現金支出約為 50 億美元。
Jony Ive 與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實際上已經合作了兩年之久。在正式公布的影片中,兩人共同介紹了這次合作。Altman 表示:「科技使用的方式可以發生深刻的改變。我希望我們能帶來一些 30 年前我第一次使用 Apple Computer 時所感受到的喜悅、驚奇和創意精神。」
io 公司於一年前(2024 年)由 Ive 與多位前 Apple 員工共同創立,聯合創辦人包括 Scott Cannon、Evans Hankey 和 Tang Tan。在這次收購後,io 團隊將與 OpenAI 合併,而 Ive 將負責領導 OpenAI 和 io 的創意和設計工作。
他們在部落格文章中寫道:「建立在友誼、好奇心和共同價值觀基礎上的合作很快就產生了雄心壯志。」文章並未透露即將推出的設備的詳細資訊。 “初步的想法和探索逐漸演變成實際的設計。”
Jony Ive 的傳奇設計生涯
作為這次交易的關鍵人物,Jony Ive 在科技界享有極高聲譽。他在 2019 年離開 Apple 之前,擔任該公司設計主管近 30 年。在 Apple 期間,Ive 主導設計了許多標誌性產品,包括 iPhone、iPad、iPod、MacBook Air 等。他還參與了 Apple Park 總部的設計,該項目從 2004 年開始規劃,2019 年正式啟用。
離開 Apple 後,Ive 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 LoveFrom。根據媒體報導,LoveFrom 的客戶每年支付高達 2 億美元的費用,其設計師曾為 Christie's、Airbnb 和 Ferrari 等知名企業提供服務。在這次收購中,LoveFrom 將保持獨立運作,但會負責監督 OpenAI 和 io 的設計工作。

戰略意義與市場競爭
此次收購案發生在人工智慧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OpenAI 最近在 SoftBank 領投的融資輪中估值達 3000 億美元,正努力在競爭對手面前保持領先地位。
這項交易體現了 OpenAI 從純軟體公司向硬體領域擴展的戰略轉變。根據研究機構 Gartner 的預測,2025 年全球生成式 AI 支出將達 6440 億美元,較 2024 年增長 76.4%。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硬體能力的提升將成為 OpenAI 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服務部門主管 Eddy Cue 最近在法庭上表示,他預計 AI 設備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取代 iPhone,「儘管這聽起來很瘋狂」。這一觀點進一步凸顯了 AI 硬體在科技產業中日益增長的重要性。
產品願景與開發時程
雖然 io 和 OpenAI 尚未公布具體產品細節,但多方消息來源透露,他們正在開發突破傳統螢幕限制的全新 AI 設備。Sam Altman 在影片中形容這款產品原型是「世界有史以來見過的最酷科技」。
在聯合聲明中,Ive 和 Altman 表示:「我們聚集了最優秀的硬體和軟體工程師、頂尖技術專家、物理學家、科學家、研究人員以及產品開發和製造領域的專家。我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密切合作了幾十年。」
Ive 也提到:「我們正在使用的連接到非凡技術的設備,都是幾十年前的產品了。因此,常識告訴我們,在這些傳統產品之外一定有更好的東西。」
根據計劃,io 和 OpenAI 將在明年(2026 年)開始分享他們的開發成果。
OpenAI 的硬體布局
這次收購 io 並非 OpenAI 在硬體領域的首次嘗試。去年 11 月,OpenAI 聘請了 Meta Orion 擴增實境眼鏡項目的前負責人 Caitlin "CK" Kalinowski 來領導其機器人和消費者硬體部門。Kalinowski 表示,這個職位將「初步專注於 OpenAI 的機器人工作和合作夥伴關係,以促進 AI 融入物理世界,為人類釋放其優勢」。
此外,OpenAI 去年還投資了舊金山的機器人初創公司 Physical Intelligence,該公司籌集了 4 億美元,估值達 24 億美元。根據其網站介紹,該初創公司旨在「將通用 AI 引入物理世界」,開發廣泛的 AI 模型和演算法來增強機器人能力。
產業影響與未來展望
Gartner 分析師 Chirag Dekate 指出,這次合作反映了科技產業的「轉折點」,未來產品和服務將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更主動的協助。「這一轉變預示著一個未來,技術本身的重要性將降低,而智能編排的體驗將變得更加重要」,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
這次收購也引起了對 Apple 的壓力。作為 iPhone 的創造者,Apple 面臨著來自前設計主管與 OpenAI 合作開發下一代 AI 設備的挑戰。長期 Apple 分析師 Gene Munster 在 X 平台上發文表示:「網路、智慧型手機和 AI 這樣的技術轉變一代只有一次。OpenAI 正在推動這種轉變成為具體現實。」
雖然 AI 設備市場前景廣闊,但也面臨挑戰。例如,最近的 Humane AI Pin 等 AI 設備在消費者市場表現不佳。同時,Meta 的 Ray-Ban 智慧眼鏡已售出超過 200 萬副。

無螢幕時代的到來:OpenAI 與 Jony Ive 合作的革命性 AI 硬體產品解析
當 OpenAI 宣布以 65 億美元收購 Jony Ive 的硬體新創公司 io,科技界立刻掀起對「後 iPhone 時代」的想像浪潮。這場被譽為「AI 硬體文藝復興」的合作,究竟會催生哪些劃時代產品?
核心產品:無螢幕環境感知裝置
多方消息指出,首款產品將是無螢幕的 AI 原生設備,徹底顛覆傳統智慧型手機的互動模式。這款裝置預計 2026 年問世,其設計理念源自 Jony Ive 對「減少科技干擾」的追求。不同於 Humane AI Pin 或 Rabbit R1 等前代產品,io 裝置將搭載多模態環境感知系統,透過微型攝影機、麥克風陣列與動作感測器,即時解析使用者所處環境。
該裝置能自動辨識桌面文件內容、分析會議情境音場,甚至根據使用者表情調整回應語氣。這種「情境智能」功能,使裝置能主動建議「現在該打電話給客戶追蹤合約」或「窗戶未關且氣象預報有雨」,而非被動等待指令。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內部會議展示原型機時形容:「就像把 ChatGPT 裝進口袋,但它能看見你看到的世界」。
AI 生活伴侶:個性化智能融合
功能特色 | 技術規格 | 應用場景 |
---|---|---|
環境感知系統 | 多模態感測器陣列 | 自動識別工作狀態、情緒變化 |
情境智能建議 | GPT-5 深度學習模型 | 主動提醒重要事項、健康管理 |
觸覺回饋系統 | 生物識別材質 | 根據情境改變表面溫度紋理 |
語音互動介面 | 自然語言處理 | 免手操作、連續對話 |
這款裝置將深度整合 GPT-5 模型,扮演全天候 AI 生活管家角色。系統會建立「數位人格檔案」,學習使用者的作息模式、工作習慣甚至情緒特徵。當偵測到使用者連續工作兩小時,可能主動播放舒壓音樂並提醒站立活動;或是根據冰箱攝影機畫面,推薦符合健康目標的食譜。
值得關注的是,LoveFrom 設計團隊特別強化「情感連結」設計。裝置外殼將採用生物識別材質,能根據使用情境改變表面紋理溫度——接收重要訊息時微微發熱,進入勿擾模式則呈現冰涼觸感。這種「觸覺回饋系統」源自 Jony Ive 在 Apple Watch 的技術積累,旨在創造更人性化的互動體驗。
技術架構與硬體規格
技術組件 | 規格詳情 | 效能表現 |
---|---|---|
處理器 | 量子化神經處理單元 (QNPU) | 4 奈米製程,離線處理 80% 指令 |
連接性 | 低功耗 5G 模組 | 雲端邊緣混合運算 |
電池續航 | 動態能源管理系統 | 辦公模式 18 小時,待機 72 小時 |
材質設計 | 航太級鋁合金 + 生物可分解聚合物 | 重量輕盈,環保永續 |
為實現即時環境感知,該裝置採用量子化神經處理單元與低功耗 5G 模組。硬體規格顯示,搭載專為 GPT 模型優化的 4 奈米製程晶片,能在離線狀態下處理 80% 的日常指令,僅需在複雜任務時連接 OpenAI 的超級運算叢集。這種「雲端邊緣混合架構」既保障隱私安全,又維持流暢的即時反應。
開發團隊更首創動態能源管理系統,根據使用情境自動切換運算模式。在辦公室環境啟動高效能模式,電池續航仍可達 18 小時;進入睡眠狀態則切換至超低功耗,待機時間長達 72 小時。
生態系統整合與協作功能
不同於封閉的智慧型手機系統,這款裝置定位為開放式 AI 中樞。透過 OpenAI 的 API,它能無縫串接智慧家居、企業軟體甚至工業設備。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說「準備週報」,裝置會自動從電腦提取最新銷售數據、生成視覺化圖表,並同步投影到會議室螢幕——全程無需觸碰任何裝置。
更革命性的是其情境感知共享功能。當多位使用者攜帶裝置進入同個會議室,系統會自動建立臨時協作網絡,即時同步議程文件與行動項目。這種「群體智能」模式,徹底改變傳統藍牙或 Wi-Fi 的連接方式,展現 AI 硬體的全新可能性。

未來產品藍圖
儘管首款產品聚焦隨身裝置,但從 OpenAI 的專利佈局可見更宏大的野心。2025 年初提交的商標申請顯示,該公司正開發 AR 眼鏡原型與人形機器人控制系統。業界人士透露,Jony Ive 團隊已設計出重量僅 38 克的 AR 鏡架,能透過投影在視網膜形成 8K 虛擬介面,並由 GPT 模型即時生成互動內容。
在機器人領域,OpenAI 投資的 Physical Intelligence 公司正測試具身智能系統。透過與 io 裝置連結,使用者可用自然語言指揮機器人完成「整理客廳並幫狗準備晚餐」等複雜任務。這種「語意級控制」技術,將使人機協作進入全新紀元。
設計哲學與隱私保護
Jony Ive 在公開影片中強調,新產品將體現「科技隱形化」理念。從曝光的設計草圖可見,裝置外型類似拋光鵝卵石,沒有任何按鈕或接口,完全依靠語音與手勢操作。材質選用航太級鋁合金與生物可分解聚合物,確保輕量化的同時,傳達環保價值觀。
這種設計哲學延伸至隱私保護機制。裝置配備物理隱私開關,關閉時會切斷所有感測器電源,並透過機械結構遮蔽鏡頭,解決智慧裝置的隱私焦慮。LoveFrom 團隊更開發「情境感知指示燈」系統,用不同光色明確顯示裝置當前的數據收集狀態。
市場策略與商業模式
產品定位 | 價格策略 | 獲利模式 |
---|---|---|
消費級 AI 中樞裝置 | 初期定價 799 美元 | 硬體 + GPT+ 訂閱服務 |
企業級智能終端 | 訂製方案定價 | 企業資料分析、模型微調 |
開發者平台 | API 開放授權 | 第三方應用生態系統 |
OpenAI 設下驚人的 2026 年出貨 1 億台目標,這將是消費電子史上最快的量產紀錄。為實現此目標,io 團隊已與 富士康 達成協議,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建設專屬生產線,採用模組化製造系統提升效率。
這種商業模式借鑑 iPhone 的成功經驗,但加入 AI 時代的特色。基礎裝置以成本價銷售,主要營收來自 GPT+ 進階服務訂閱,包含企業級資料分析、個性化模型微調等增值功能。市場分析師預測,這種「硬體入口+軟體服務」模式,可能為 OpenAI 開闢年收 200 億美元的新獲利渠道。
技術挑戰與社會影響
儘管前景看好,這項合作仍面臨重大考驗。現有 AI 硬體的散熱與能耗平衡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如何在拇指大小的裝置實現 GPT-5 的運算力,將是工程團隊的最大挑戰。此外,大規模環境感測引發的隱私爭議,需要創新的法律框架配合——OpenAI 已宣布成立全球首個 AI 倫理硬體審查委員會,由各國專家共同監督產品開發。
社會學家更警告,全天候 AI 伴侶可能加劇人際疏離。為此,LoveFrom 團隊特別設計「數位排毒模式」,定期提醒使用者進行面對面互動,並透過生物識別技術偵測社交焦慮指數。這種「人文科技平衡」的嘗試,將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結論
OpenAI 收購 io 代表了 AI 產業的重要里程碑,將軟體巨頭的 AI 能力與頂級硬體設計專家結合在一起。這次合作可能催生全新類型的 AI 原生設備,改變我們與技術互動的方式。隨著科技巨頭紛紛布局 AI 硬體領域,這場爭奪未來計算平台的競爭正在加劇。
在 Jony Ive 和 Sam Altman 的領導下,io 團隊將努力創造「激發靈感、賦能並使能」的產品。正如 Ive 所說:「這是一個非凡的時刻。電腦現在可以看見、思考和理解。」這次合作能否創造出如 iPhone 一樣改變世界的產品,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FAQ
1. 問題:OpenAI 為什麼要收購 Jony Ive 成立的公司 io?
回答:OpenAI 以 65 億美元收購了由 Apple 前設計主管 Jony Ive 成立的新創公司 io,目的是進一步推動 AI 硬體的創新發展,並設計具有革命性的新一代 AI 原生裝置。該合作被視為業界重大轉折,將 AI 從軟體領域進一步融入硬體產品中。
2. 問題:OpenAI 和 io 的首款產品有哪些特點?
回答:OpenAI 和 io 的首款產品將是無螢幕的 AI 原生裝置,搭載多模態環境感知系統以及 GPT-5 深度學習模型,主打情境智能建議、自動化功能以及觸覺回饋技術,旨在提升科技的互動人性化,預計在 2026 年上市。
3. 問題:Jony Ive 對新產品設計的理念是什麼?
回答:Jony Ive 強調新產品將體現「科技隱形化」的理念,產品外型極簡化,完全依靠語音與手勢操作,減少屏幕干擾,同時結合環保材料設計,滿足現代用戶的功能需求與價值觀。
4. 問題:這次合作對 AI 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回答:此次合作不僅標誌著 OpenAI 從純軟體拓展至硬體領域,還可能顛覆目前智慧型手機為主的市場所創造的互動模式,為後 iPhone 時代奠定基礎。新的 AI 硬體產品將帶來更個性化、智能化的用戶體驗。
5. 問題:OpenAI 如何計劃打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回答:OpenAI 將採用「硬體入口+軟體服務」模式,首款產品售價為 799 美元,並結合 GPT+ 訂閱服務來獲利,包括企業資料分析、模型微調等增值功能,預計將為 OpenAI 開闢全新的營收管道。
在這個 AI 硬體革命的浪潮中,企業如何運用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來優化營運、提升客戶體驗,並保持市場競爭力?Tenten 作為領先的 AI 顧問公司,專精於為企業打造客製化的 AI 解決方案。我們團隊能協助您整合 AI 技術到現有業務流程,從智能客服系統、數據分析平台到個性化行銷策略,全方位提升您的數位競爭力。不論您是想要導入最新的 AI 工具,或數位轉型規劃,Tenten 都能為您提供最專業的諮詢服務。立即預約諮詢會議,讓我們一起探討如何運用 AI 的力量,為您的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