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nching a Startup: 20 Hard-Earned Tips to Save Time, Money, and Heartache

1.首先驗證想法。

我浪費了至少5年的時間建造沒有人需要的東西。

2.抿除你的自我認知 (保持開放的態度看待所有的想法與觀點)。

這不是關於我,而是關於用戶。我必須要的是用戶想要的,而不是我想要的。

3.不要追求投資者,追求用戶,然後投資者會追求你。

4.在 MVP 階段不要雇用專案經理。

在找到產品市場契合 (Product Market Fit) 之前,只雇佣做事的人。

5.Landing page 登陸頁面是創業中最不重要的事情。

選擇一個普通模板,改寫內容就行了。90%的用戶最終都是通過 Blog 文章、Linkedin、Twitter 推薦來到你的網站的。這意味著他們已經有了意圖。沒有必要再次“轉化”他們。

6.只雇佣全棧開發者。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一個開發者團隊更低效的了。
一個全棧開發者建造整個產品就夠了。

從第一天起就追求全球市場。

如果產品和市場行銷做得好,它也會在全球市場上成功,如果做得不好,它也不會在本地市場上成功。所以最好從第一天起就走向全球,這樣如果成功了,收益會大100倍。

8.從第二天開始做SEO

盡早開始。我忽略了這一點14年。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9.在建造功能之前,先銷售功能。

詢問現有用戶是否想要這個功能。我每天都會與10-20位用戶進行直接訊息交流,聊我所有的想法和我想添加的功能。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最能引起共鳴的是什麼,然後只去建造那些。

10.只雇佣你想要擁抱的人。

我一個很尊敬的導師在2015年這樣對我說。這是一個重大轉變。我意識到,如果我不想擁抱這個人,這意味著我不喜歡他們。即使我說不出為什麼,但這是事實。遲早我們會有衝突,最終分手。

11.把所有錢投資到你的創業公司和朋友身上。

不是加密貨幣,不是股票市場,不是房產。
我做了一些數學計算,如果我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我所有朋友的創業公司,那將是大約70筆投資。
其中3家最終成為了獨角獸。即使只有1家成功,也會賺得盆滿缽滿。自2022年以來,我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我的產品、朋友和網絡中。

12.每天在Twitter上發布消息。

我今年3月開始在這裡發布。這是我新聯繫和流量的主要來源。

13.不要與企業合作/合夥。

企業總是看起來像一個驚人的機會。他們大而富有,承諾大量的東西,數百萬用戶等等。但每次都沒有這些事發生。因為你在那裡談的是普通員工。他們浪費你的時間,破壞焦點,轉移優先順序,最終沒有帶來任何用戶/金錢。

14.永遠不要被炒作分散注意力,例如加密貨幣。

我這樣浪費了1.5年的生命。我在途中遇到了最糟糕的人。無賴、騙子、小偷。我的一些親近朋友在途中也變成了小偷,僅僅因為這在那個領域很常見。我希望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15.不要建造消費者端產品應用。只做B2B。

消費者端的 APP 太難成功了,就像彩票。只有0.00001%的人做得很大。其餘的都不行。即使我獲得了很多用戶,然後還有一個變現的挑戰。我在消費者應用上花了4年時間,後悔不已。

16.不要堅持壞項目太久,最多1年。

有些項目就是行不通的。在大多數情況下,要么是想法太錯誤以至於你甚至無法轉變它,要么是團隊一個個都很好但無法作為一個團隊成功。不要把這拖延數年。

17.參與科技論壇是浪費時間。

它們花錢,耗能量和時間,你在那裡從來真正遇到任何人。那裡的大多數人都是企業的“好”員工,他們忠於企業,被作為獎勵派去那裡。很少有跟你同屬於是新創精神的創業者。

18.Scrum是騙局。

如果我有一個必須每天早上被問題糾纏,好像他們是幼稚園的孩子的團隊,那事情最終會失敗。我管理做得好的所有東西都是與那些成熟並且能夠管理自己事物的人一起做的。我們只會通過聊天進行同步,討論目標和計劃。

19.直到達到產品市場契合 (PMF)之前,什麼也不外包。

在一個創業公司中,幾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以略微不同的方式完成,更有創意,更融入願景。外包時,外部成員對產品沒有愛和案例。這只是他們乏味工作中的又一個任務。

20.自力更生 (Bootstrapping)

我花了太多時間籌集資金。我籌集了10多次,前種子、種子和A系列。但每次都是一個3-9個月的項目,每週開會,並且有很多破壞。我本可以自力更生,但我還是選擇了由VC資助的方式,我不知道為什麼。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力更生是我可以做的事情或任何人都在做的事情。
就這樣。


以上分享在 Reddit 上看到的貼文翻譯 If only someone told me this before my 1st startup" 你希望在開始創業旅程之前知道什麼?"


Learn more about startup insights

Share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