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JD和阿里巴巴的財務報告主要指標比較
以下是JD和阿里巴巴在2024年的財務報告主要指標的比較表:
指標 | JD.com | 阿里巴巴 |
---|---|---|
總收入 | RMB 260.4 億(第三季度) | RMB 236,503 百萬(第三季度) |
營運收入 | RMB 12.0 億(第三季度) | RMB 35,246 百萬(第三季度) |
營運利潤率 | 4.6%(第三季度) | 15%(第三季度) |
非GAAP營運收入 | RMB 13.1 億(第三季度) | RMB 40,561 百萬(第三季度) |
非GAAP營運利潤率 | 5.0%(第三季度) | 11%(第三季度) |
淨收入 | RMB 43,547 百萬(第三季度) | RMB 43,547 百萬(第三季度) |
淨收入增長率 | 63%(第三季度) | 63%(第三季度) |
非GAAP淨收入 | RMB 36,518 百萬(第三季度) | RMB 36,518 百萬(第三季度) |
每股基本收益 | RMB 2.27(第三季度) | RMB 2.27(第三季度) |
每股稀釋收益 | RMB 18.17(第三季度) | RMB 18.17(第三季度) |
自由現金流 | RMB 39,396 百萬(第三季度) | RMB 13,735 百萬(第三季度) |
注意:
- 阿里巴巴的財務數據以人民幣(RMB)為單位,JD的財務數據同樣以人民幣(RMB)為單位。
- 阿里巴巴的財務數據來自於第三季度報告,而JD的數據來自於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報告。
- 非GAAP指標排除了非現金股權激勵費用等非經常性項目。
- 自由現金流是指扣除資本支出後的現金流量。
2024 年 JD 和 Alibaba 的主要收入動力為何
2024年JD和阿里巴巴的關鍵收入驅動因素
JD.com
1. 電子產品和家電:
- 電子產品和家電類別在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了3%的年增長,特別是在9月份,受益於中國的交易計劃,家電和PC銷售表現強勁。
2. 一般商品:
- 一般商品類別在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了8%的年增長,其中超市類別、服裝和運動戶外產品均錄得雙位數增長。
3. 服務收入:
- 服務收入在2024年第三季度增長了7%,其中市場和營銷收入增長6%,物流和其他服務收入增長7%。
4. 供應鏈優勢:
- JD.com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是其運營和財務進展的核心,支持其在各個產品類別中的增長。
5. 用戶增長和參與度:
- 公司持續專注於提升用戶體驗和用戶參與度,特別是在超市和時尚類別中,通過豐富產品選擇和提升用戶體驗來驅動增長。
阿里巴巴
1. 國內電子商務(TaoTian Group):
- 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和最大收入來源,占2024財年收入的近一半。雖然增長放緩,但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驅動力。
2. 國際數字商務(Alibaba International):
- 國際業務包括Lazada、AliExpress和Alibaba.com,過去五個季度收入增長超過30%,是阿里巴巴增長最快的業務。
3. 雲智能集團(Cloud Intelligence Group):
- 雲服務在2024年6月季度實現了6%的年增長,主要得益於AI相關產品的採用和公共雲服務的增長。
4. 物流(Cainiao Group):
- 物流業務在2024年6月季度實現了16%的年增長,主要由於跨境物流解決方案的需求增加。
5. 本地服務(Local Services Group):
- 本地服務業務在2024年6月季度實現了12%的年增長,主要來自於Ele.me和Amap的訂單增長。
6. 數字媒體和娛樂(Digital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Group):
- 雖然增長較慢,但仍有4%的年增長,主要來自於現場活動門票和流媒體服務的收入增加。
7. 其他業務:
- 其他業務包括Freshippo和Alibaba Health等零售業務,在2024年9月季度實現了9%的年增長。
這些數據顯示,JD和阿里巴巴在2024年都依賴於其核心電子商務業務的增長,同時也在積極擴展國際市場、雲服務、物流和本地服務等領域,以實現多元化收入來源和增長。
京東和阿里巴巴如何應對零售市場的競爭挑戰
2024年JD和阿里巴巴在零售市場的競爭挑戰應對策略
JD.com
1. 產品和服務擴展:
- **電子產品和家電:**JD.com在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了3%的年增長,特別是在9月份,受益於中國的交易計劃,家電和PC銷售表現強勁。
- **一般商品:**一般商品類別在2024年第三季度實現了8%的年增長,其中超市類別、服裝和運動戶外產品均錄得雙位數增長。
- **服務收入:**服務收入在2024年第三季度增長了7%,其中市場和營銷收入增長6%,物流和其他服務收入增長7%。
2. 供應鏈優勢:
- JD.com強大的供應鏈能力是其運營和財務進展的核心,支持其在各個產品類別中的增長。
3. 用戶增長和參與度:
- 公司持續專注於提升用戶體驗和用戶參與度,特別是在超市和時尚類別中,通過豐富產品選擇和提升用戶體驗來驅動增長。
4. 政府支持:
- JD.com受益於政府的貿易補貼計劃,特別是在家電和電子產品的交易中。
5. 物流整合:
- JD Logistics與阿里巴巴的淘寶和天貓平台達成重要協議,允許商家和消費者在淘寶和天貓應用程序中直接追蹤JD的貨運,展示了JD.com在物流領域的領導地位。
6. 技術創新:
- JD.com在2024年4月16日推出了創始人劉強東的AI數字代表,用於其直播間,吸引了超過2000萬觀看次數,標誌著AI在電子商務中的重要里程碑。
阿里巴巴
1. 國內電子商務(TaoTian Group):
- 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和最大收入來源,占2024財年收入的近一半。雖然增長放緩,但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驅動力。
2. 國際數字商務(Alibaba International):
- 國際業務包括Lazada、AliExpress和Alibaba.com,過去五個季度收入增長超過30%,是阿里巴巴增長最快的業務。
3. 雲智能集團(Cloud Intelligence Group):
- 雲服務在2024年6月季度實現了6%的年增長,主要得益於AI相關產品的採用和公共雲服務的增長。
4. 物流(Cainiao Group):
- 物流業務在2024年6月季度實現了16%的年增長,主要由於跨境物流解決方案的需求增加。
5. 本地服務(Local Services Group):
- 本地服務業務在2024年6月季度實現了12%的年增長,主要來自於Ele.me和Amap的訂單增長。
6. 數字媒體和娛樂(Digital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Group):
- 雖然增長較慢,但仍有4%的年增長,主要來自於現場活動門票和流媒體服務的收入增加。
7. 其他業務:
- 其他業務包括Freshippo和Alibaba Health等零售業務,在2024年9月季度實現了9%的年增長。
8. 戰略性財務支持:
- 阿里巴巴在2024年單身節前夕推出了一項57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旨在刺激其淘寶市場和天貓平台的銷售。這包括300億元的消費券和100億元用於提升商家流量。
9. 運營成本降低:
- 阿里巴巴通過減免商家佣金和吸收退貨相關費用,為其賣家提供財務緩解,這在美國市場中幾乎是前所未有的。
10. 支付靈活性增強:
- 阿里巴巴取消了天貓的年度服務費,並整合了微信支付,增強了支付靈活性和便利性,吸引了更多買家和賣家。
這些策略顯示,JD和阿里巴巴都在積極應對競爭挑戰,通過擴展產品和服務、提升用戶體驗、技術創新、政府支持、物流整合、財務支持和運營成本降低等方式來保持其市場領導地位。
2024年,JD和阿里巴巴的自由現金流如何比較?
2024年JD和阿里巴巴的自由現金流比較
JD.com
- 第三季度自由現金流:-843.52百萬美元(-879百萬美元)
- 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TTM):5,669百萬美元
- 每股自由現金流:-0.58美元(第三季度),3.67美元(TTM)
- 自由現金流增長率:過去12個月平均增長率為8.70%,過去3年平均增長率為5.60%
阿里巴巴
- 第三季度自由現金流:4,443百萬美元
- 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TTM):21,384百萬美元
- 每股自由現金流:1.84美元(第三季度),8.60美元(TTM)
- 自由現金流增長率:過去12個月平均增長率為-26.00%,過去3年平均增長率為-8.20%
比較分析
- 第三季度自由現金流:阿里巴巴的自由現金流為正值(4,443百萬美元),而JD.com則為負值(-843.52百萬美元),顯示阿里巴巴在第三季度產生了更多的現金流。
- 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TTM):阿里巴巴的自由現金流(21,384百萬美元)遠高於JD.com的自由現金流(5,669百萬美元),表明阿里巴巴在過去一年中產生了更多的自由現金流。
- 每股自由現金流:阿里巴巴的每股自由現金流(8.60美元)高於JD.com的每股自由現金流(3.67美元),這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股東在過去12個月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現金流。
- 自由現金流增長率:JD.com的自由現金流增長率在過去12個月和過去3年中均為正值,而阿里巴巴的自由現金流增長率則為負值,表明JD.com在自由現金流增長方面表現較好。
總結來說,2024年阿里巴巴的自由現金流表現優於JD.com,特別是在第三季度和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方面。然而,JD.com在自由現金流增長率方面表現較好,顯示其在長期內的現金流產生能力有所提升。
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與策略
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投資與策略
阿里巴巴在2024年積極投資於人工智慧(AI)領域,展現出其在AI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和未來發展的策略。以下是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主要投資和策略:
1. AI創業投資
- 雲計算信用投資:阿里巴巴通過提供雲計算信用來投資AI初創企業,而不是傳統的現金換股權方式。這種方法在中國尤其有價值,因為美國對高級晶片出口的限制導致網絡資源稀缺。阿里巴巴領投了Moonshot AI的10億美元融資輪,該輪融資中近一半是以雲計算信用形式提供的。
2. AI技術發展
- Qwen系列大語言模型:阿里巴巴雲計算部門推出了Qwen系列大語言模型,包括開源和封閉源模型,支持多模態能力,參數範圍從0.5億到數百億不等。這些模型的下載量在過去兩個月內翻倍,達到2000萬次。
- AI基礎設施升級:阿里巴巴雲計算推出了全新的AI基礎設施,旨在滿足日益增長的AI計算需求。這包括創新的雲產品和服務,提升了計算、網絡和數據中心架構,以支持AI模型的發展和應用。
3. AI應用
- AI驅動的零售和雲業務增長:阿里巴巴的AI技術在其零售和雲業務中推動了增長。通過AI驅動的營銷工具Quanzhantui,商家在其平台上的營銷效率得到了提升。
- AI搜索引擎:阿里巴巴推出了AI驅動的全球B2B採購搜索引擎,通過文本或圖像提示來尋找批發產品,簡化了全球採購流程。
4. 國際擴張
- 新雲區域和AI基礎設施:阿里巴巴雲計算計劃在墨西哥、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韓國等關鍵市場建立新的數據中心,並推出新的雲和AI基礎設施,以增強其全球客戶的雲和AI產品套件。
5. AI人才培養
- 與全球大學和本地合作夥伴合作:阿里巴巴雲計算與全球大學和本地合作夥伴合作,培養未來的AI人才,推動數字化專業知識的發展。
6. AI領導地位
- AI領導地位評估:阿里巴巴在中國的AI領域領導地位得到了認可,其AI技術進展和財務表現使其成為投資者眼中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7. AI戰略
- AI優先策略:阿里巴巴實施了“AI優先策略”,旨在使核心計算資源對所有規模的客戶更易於訪問,並通過降低國際客戶的雲計算價格來擴大其影響力。
這些策略和投資表明,阿里巴巴致力於成為AI技術的領導者,通過開發和應用AI技術來推動其核心業務增長,並在全球範圍內擴展其影響力。
##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阿里巴巴對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投資如何?
阿里巴巴在AI初創企業的投資與其他科技巨頭的比較
阿里巴巴的AI投資策略
阿里巴巴在2024年積極投資於人工智慧(AI)領域,展現出其在AI技術上的領導地位和未來發展的策略。以下是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主要投資和策略:
-
AI創業投資:阿里巴巴通過提供雲計算信用來投資AI初創企業,而不是傳統的現金換股權方式。這種方法在中國尤其有價值,因為美國對高級晶片出口的限制導致網絡資源稀缺。阿里巴巴領投了Moonshot AI的10億美元融資輪,該輪融資中近一半是以雲計算信用形式提供的。
-
AI技術發展:阿里巴巴雲計算部門推出了Qwen系列大語言模型,包括開源和封閉源模型,支持多模態能力,參數範圍從0.5億到數百億不等。這些模型的下載量在過去兩個月內翻倍,達到2000萬次。
-
AI應用:阿里巴巴的AI技術在其零售和雲業務中推動了增長。通過AI驅動的營銷工具Quanzhantui,商家在其平台上的營銷效率得到了提升。
-
國際擴張:阿里巴巴雲計算計劃在墨西哥、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韓國等關鍵市場建立新的數據中心,並推出新的雲和AI基礎設施,以增強其全球客戶的雲和AI產品套件。
-
AI人才培養:阿里巴巴雲計算與全球大學和本地合作夥伴合作,培養未來的AI人才,推動數字化專業知識的發展。
-
AI領導地位:阿里巴巴在中國的AI領域領導地位得到了認可,其AI技術進展和財務表現使其成為投資者眼中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
AI戰略:阿里巴巴實施了“AI優先策略”,旨在使核心計算資源對所有規模的客戶更易於訪問,並通過降低國際客戶的雲計算價格來擴大其影響力。
其他科技巨頭的AI投資
-
亞馬遜:亞馬遜在2024年增加了對AI初創企業Anthropic的投資,總額達到80億美元,旨在加強其在AI領域的競爭力。亞馬遜還與Anthropic合作,將其AI模型整合到其雲服務中。
-
微軟:微軟在2024年投資了13億美元於Inflection AI Inc.,並與OpenAI有長期合作關係,總投資額達到400億美元。微軟還與多家AI初創企業合作,提供雲計算服務和技術支持。
-
谷歌:谷歌在2024年推出了Google AI Startups Fund,為以色列的AI初創企業提供400萬美元的無股權現金獎勵,並提供Google Cloud信用和產品支持。
比較分析
-
投資規模:阿里巴巴在2024年投資了多家AI初創企業,總額超過10億美元,但與亞馬遜和微軟相比,投資規模相對較小。亞馬遜和微軟的投資額分別達到80億美元和400億美元。
-
投資方式:阿里巴巴通過提供雲計算信用來投資AI初創企業,這種方式在中國市場上具有獨特的價值。相比之下,亞馬遜和微軟主要通過現金投資和戰略合作來支持AI初創企業。
-
AI技術發展:阿里巴巴在AI技術發展上表現出色,推出了多種大語言模型和AI應用。微軟和谷歌也在AI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源,特別是在雲計算和AI模型的開發上。
-
國際擴張:阿里巴巴積極擴展其AI技術和雲服務到國際市場,而亞馬遜和微軟也通過投資和合作來擴大其全球影響力。
-
人才培養:阿里巴巴、微軟和谷歌都重視AI人才的培養,通過與大學和本地合作夥伴合作來推動AI教育和專業知識的發展。
總結來說,阿里巴巴在AI初創企業的投資策略上展現了其在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和創新能力,雖然投資規模較小,但其投資方式和AI技術發展表現出色。相比之下,亞馬遜和微軟在投資規模和全球影響力上更具優勢,而谷歌則通過其AI基金和雲計算服務支持初創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