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為什麼股價持續上漲(NASDAQ: NVDA)

NVIDIA 市值超過 Apple, 成為全球第二大公司。儘管Nvidia的股價在最近幾個月大幅增長,但由於公司基本面的強勁表現,該股不太可能處於泡沫狀態

Nvidia(NASDAQ:NVDA)在5月底報告了另一個出色的財報後,似乎無可阻擋。其AI GPU的需求持續加速,競爭對手仍未能大規模生產自己的AI晶片,公司似乎有足夠的機會在接下來的季度中積極超出預期。因此,我對Nvidia的未來持續保持樂觀,因為其成長故事似乎還遠未結束。

台灣台北的Nvidia公司大樓。

強勢漲勢難以阻擋

早在三月,我寫了一篇題為Nvidia:這不是泡沫的文章,其中我指出,儘管Nvidia的股價在最近幾個月大幅增長,但由於公司基本面的強勁表現,該股不太可能處於泡沫狀態。在那篇文章中,我還提到,Nvidia AI晶片需求的持續上升幫助公司在過去幾個季度中大幅超出預期,並且由於各種增長機會,公司有足夠的方法在可預見的未來創造額外的股東價值。從那時起,Nvidia的股價上漲了約35%,大幅超越市場表現,並且公司的成長故事可能還遠未結束。

幾週前發布的Q1最新財報顯示,Nvidia在這個階段無法被阻擋,因為其銷售額主要由於其AI晶片需求的增加而繼續以三位數的速度增長。更重要的是,Nvidia在Q1的收入達到260.4億美元,同比增長262.2%,並且超出華爾街預期14.5億美元。公司還展示了出色的底線表現,其非GAAP每股收益為6.12美元,超出預期0.54美元。

這樣的出色表現得益於公司AI GPU如H100的需求持續上升,這些晶片被用於運行生成式AI應用如ChatGPT。更重要的是,Nvidia有機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超出預期,因為沒有理由相信AI GPU的需求會急劇下降。

鑑於生成式AI的採用率提高了組織的生產力約25%,並且預計在未來幾年將提高全球GDP高達10%,很可能會有更多公司開始走上AI的道路。這可能導致未來AI支出增長1萬億美元,並間接幫助Nvidia進一步提升銷售額。考慮到Nvidia目前以超過90%的市場份額主導AI GPU市場,可以安全地假設它有足夠的機會繼續超出預期並創造額外的股東價值,因為公司和政府才剛開始採用生成式AI。

此外,Nvidia的優勢之一是缺乏有力的競爭對手。雖然AMD 的MI300系列AI GPU看起來比Nvidia的H100 GPU更強大,但預計AMD今年將從這些GPU中產生僅40億美元的銷售額。相比之下,Nvidia在Q1已經產生了更多收入,其數據中心收入超過200億美元。雖然另一個競爭對手Intel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名為Gaudi3的AI GPU,但我很難相信它能產生與Nvidia H100目前相同的銷售額。

同時,雖然AMD和Intel的晶片可能比H100更強大,但這對Nvidia來說並不重要,因為該公司預計將推出新一代AI GPU,預計將超越競爭對手。Nvidia計劃在Q2發布H200系列,並且已經預計需求將在一段時間內超過供應。此外,Nvidia還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推出更強大的Blackwell AI GPU系列。最新的Blackwell GPU的生產出貨預計將在本季度開始,公司相信在本財年將產生大量的Blackwell相關銷售額。再加上Nvidia最近宣布了一款代號為’Rubin’的更強大的晶片,預計將在2026年發布,很明顯該公司遠遠領先於競爭對手,並有望在未來幾年內保持其在AI GPU市場的壟斷地位。

所有這些都應該幫助Nvidia的業務在一段時間內繼續超出預期,因為其成長故事似乎還遠未結束。公司已經預計在Q2產生280億美元的收入,超出之前的269.4億美元共識,因為其晶片的需求沒有放緩。同時,計劃在週五進行的10比1股票拆分可能會吸引更多投資者,使Nvidia的股票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投資。

需要考慮的主要風險

儘管有所有的增長機會,Nvidia仍然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會破壞其業務的增長並對其股票表現產生負面影響。

首先,預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會對Nvidia的增長率產生負面影響,因為這可能促使公司削減開支,這可能會對未來的晶片銷售產生負面影響。

同時,由於OPEC+持續減產,潛在的能源成本上升可能會使美聯儲保持鷹派政策並在更長時間內保持更高的利率。在這種情況下,Nvidia的頂線增長率也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因為更高的利率提高了企業的借貸成本並抑制了經濟增長。

除此之外,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也為Nvidia帶來了一些挑戰。在最新的電話會議中,公司管理層已經表示,由於美國實施的晶片出口限制,其在中國的數據中心銷售額顯著下降。雖然Nvidia設計了性能較低的晶片以遵守新規則並留在中國市場,但現在公司在中國大陸與中國企業競爭變得更加困難。目前看來,中國的華為可能成為Nvidia在大陸的潛在競爭對手,而中國公司正在降低設計以符合美國的規定並確保在台積電TSM的生產。這表明,中美晶片戰爭對Nvidia在中國的AI GPU領域壟斷能力產生了影響,並且由於出口限制,其市場份額可能會減少。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北京在未來十年內對台灣的潛在入侵也可能立即摧毀Nvidia的商業模式,因為該公司依賴台積電生產其旗艦晶片。考慮到台積電不太可能完全將其工廠搬出台灣,而北京在台灣海峽不斷提高緊張局勢,可以安全地假設地緣政治風險將繼續困擾Nvidia多年。

**Nvidia股票的未來走勢

考慮到Nvidia的所有增長機會和風險,最終問題是公司的當前股價是否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來支持長期持倉。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建立了一個DCF模型,如下所示。

考慮到Nvidia在過去四個季度中不斷超出收入預期,當時其AI GPU需求大幅上升,我對2025財年的收入預期略高於市場共識。這是因為Nvidia很可能再次超出預期,並促使市場上調他們的預期,就像之前發生的一樣。從2026財年起,收入增長率開始緩慢穩定下來,但仍然顯著,因為公司的GPU需求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大幅下降,同時新晶片的發布也可能提升銷售額。

2025財年的息稅前利潤(EBIT)佔收入的比例也接近2024財年的水平,此後我預計會逐漸改善到更高水平。這是因為潛在的AI進一步突破,加上缺乏主要競爭對手以及AI GPU需求的持續上升,可能會導致公司利潤率提高。

模型中的稅收假設與管理層的預期一致,而其餘指標的假設則與Nvidia的歷史表現密切相關。模型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為8%,接近市場的平均利率。考慮到潛在的降息仍有可能,未來一年借貸成本可能會下降,因此在模型中使用8%的WACC是合理的。模型中的終端增長率為3%,這也是對公司估值時常用的平均利率。對於Nvidia來說,應用這個利率是合理的,因為在遙遠的未來,業務的增長率將會正常化,沒有哪家公司能永遠超越全球經濟的增長。

Nvidia的DCF模型]

Nvidia的DCF模型(歷史數據:Seeking Alpha,假設:作者)

這個模型顯示Nvidia的企業價值為2.96萬億美元,其拆分前的合理價值為每股1202.15美元,這接近當前市場價格,也接近市場共識。

Nvidia的DCF模型
Nvidia的DCF模型(歷史數據:Seeking Alpha)

這個合理價值計算也顯著高於我之前在最新DCF模型中計算出的795.50美元的合理價值。這樣的估值大幅增加是由於模型中更高的收入和EBIT假設。這些假設的改進是由於Nvidia業務的持續超常表現以及GPU需求的上升。在公司Q1表現出色後,市場也開始修正他們的收入和收益假設,因為Nvidia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一些最狂野的預測。

Nvidia的預期修正

Nvidia的預期修正(Seeking Alpha)

這就是為什麼我繼續給Nvidia的股票評級為買入,因為其成長故事似乎還遠未結束。雖然有些人認為公司的股價在當前價格下提供的安全邊際很小,尤其是考慮到業務在與同行相比的多數指標上被高估,但我認為在這個階段Nvidia的高倍數並不值得驚慌。

儘管Nvidia的預期市盈率為45倍,高於市場平均的28倍,但公司在Q1的收益以三位數增長率增長,而大市場同期的增長率為個位數。考慮到在後Covid時期,我們曾有企業以超過100倍的收益交易,但它們並未達到Nvidia相同的增長率,我認為公司的相對高倍數並不是一個值得驚慌的原因。

此外,Nvidia有可能繼續超出預期,促使市場和我再次提高假設,這將導致更高的估值。這就是為什麼我對Nvidia保持樂觀,因為我更新的假設可能最終還是太保守,若公司在接下來的季度中繼續超出預期,可能會有更顯著的上行空間。

結論

目前看來,Nvidia是無法被阻擋的。雖然地緣政治風險將繼續困擾公司多年,並最終開始顯著削弱其增長故事,但這樣的情況似乎短期內不會實現。雖然我在最新的Nvidia文章中的模型顯示公司股票的上行空間有限,但由於我認為我的假設可能過於保守,考慮到AI GPU的需求激增,我仍然給予該股票買入評級。事實證明這個評級是成功的,因為假設確實過於保守,上行空間更大。

現在,我們處於同樣的位置,即在Nvidia Q1成功表現後,提高了假設,但即便是這些新假設也可能再次過於保守,因為AI GPU的需求似乎正在加速。因此,雖然我更新的模型顯示目前的安全邊際可能很小,但我仍然堅持對Nvidia股票的買入評級,因為公司有真正的機會抓住AI晶片需求上升的機會,再次超出最狂野的預期。

分析師披露: 我/我們在NVDA的股票中持有長期持倉,通過股票持有、期權或其他衍生工具。我本人寫了這篇文章,這表達了我自己的觀點。我沒有接受任何人的報酬。我與文中提到的任何公司之間沒有任何業務關係。

Author

  • Erik C

    Erik is an Full-Stack engineer/ Product Designer / AI Enthusiast and Startups Investor with over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advertising, technology, and the startup industry. I've won Awwwards, helped create products or brands at the Digital Agency of the Decade. Sole Founder of a digital agency in Taiwan: Tenten. The agency help corporations or startup build products and business models like FET Telecom, everrich.com, vanmoof.com, Chunghwa telecom Mod, EvaAir, Continental Holdings and ESun Bank, Cathay Bank to build their product and digital strategy with a market cap of over $100M, and our approach is to help those leading companies to transform and become "Experience Disruptors" and boost their digital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strategy.

    View all posts
Click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