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AI系統如何成為企業轉型的核心,以及它如何幫助企業適應未來市場變化並保持領先地位。立即探索AI如何提升企業競爭力。

為什麼未來的每個企業都需要有屬於自己的 AI 系統?

在當今企業界,盲目堆疊 AI 工具卻沒有明確的系統,就像在沒有藍圖的狀態下蓋房子。許多公司因為缺乏完整的 AI 系統,導致流程糾結與效率低下。本文將分享一個經過驗證的框架,探討如何建立並持續優化 AI 系統,以保持彈性並適應技術變動。文中也會提到我如何利用 Claude、Perplexity 等 AI 工具,來記錄並自動化銷售流程,並帶你了解如何用這些工具打造漂亮的系統流程圖。

觀點轉換:打造高效 AI 系統

多年前在紐約的一場 Founder 會議上,我意外聽到了一項建議,徹底改變了我的事業思維。對方是一個連續創辦人,他在 5 年內同時經營了多家成功的軟體公司,我好奇他如何同時管理這麼多企業,他只回答一個字:「Traction」。後來我閱讀了這本書,才發現我原先的系統雖然存在,但過度複雜且互相干擾。一旦作出微調,就會導致其他環節崩潰。Traction 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將系統簡化到好維護而又有伸縮性。Ray Dalio 也曾提醒過,要能跳脫「機器裡的員工視角」,變成「機器的設計者與管理者」,這種外部視角至關重要,尤其在建立 AI 系統時更是如此。

Traction: Get a Grip on Your Business (Gino Wickman)

七大核心系統:簡化而強大

依照 Traction 的觀察,大多數公司都圍繞七個核心系統運作:行銷、銷售、客戶維繫、會計,以及約三個與作業流程直接相關的營運系統。這些營運系統便是公司產品或服務的主要生產流程。想要打造 AI 系統時,先專注於這七大面向,通常就能涵蓋絕大部分需求。以下簡易表格說明這七大核心系統:

系統類型 功能重點
行銷系統 促進市場曝光、建立潛在客群
銷售系統 轉化潛在客戶、完成交易流程
客戶維繫系統 提高續約率、關係維護
會計系統 追蹤財務活動、管理收支
營運系統1 產出主要服務或產品
營運系統2 確保品質、監督交付流程
營運系統3 數據分析與流程優化

無論你的公司規模到哪個階段,先確立好「七大核心系統」就已經相當足夠。透過在 Perplexity 搜尋業界標準或向相關從業者請教,可迅速了解適合自己的一些作業框架,並開始為 AI 系統定出清楚的命名與範疇。

以簡馭繁:如何紀錄 AI 系統流程

在落實 AI 系統前,你得先為每個流程建立「藍圖」。一種有效的做法是把複雜的流程拆解成 3–7 個主要階段,每個階段再簡化成 2–5 條重點指令或描述。這種高度概括、集中要點的方式,不但可以協助團隊成員快速上手,也讓 AI 工具在自動化或優化時更容易執行。
有些人可能完全沒文件紀錄,有些人則將流程寫得太過詳細,導致每一次更新都造成各處故障。建議遵循 Traction 的建議,避免墜入資訊過載的陷阱。更棒的是,被大幅簡化的步驟檢核表,後續也能直接給 AI 工具讀取,降低溝通門檻。

整理與轉錄:運用 AI 工具提升效率

常用的方法是錄製語音備忘,接著將檔案上傳到 Notebook LM 或類似的文字轉錄工具,取得逐字稿。有了逐字稿後,你就能把它丟到 Claude,並請 AI 協助將其拆解成可實際執行的簡易步驟。
在我的案例中,我所使用的銷售流程,曾幫我帶來許多軟體客戶。做法包括:

  1. 先研究某個大型會議的參展名單
  2. 找出各家公司 CMO 的 LinkedIn 資料
  3. 量身定制信件,結合對方的興趣與我方的成功案例
  4. 在會場攤位上以個人化方式與 CMO 互動
    透過 AI 系統把整個流程記錄下來,你既能保留成功經驗值,也能讓團隊快速複製這套作法。

AI 系統優化:精益求精

在完成基本紀錄後,正式進入「優化」階段。透過 Claude 或 Perplexity,請 AI 工具先針對既有文件進行「系統審視」,找出重複或耗時的部分,例如「是否重複蒐集同一份研究資料」、「是否過度客製化而拉長流程」,提供具體改進建議。
這步驟需要一些判斷力,因為 AI 在建議時也可能會忽略企業文化或市場脈絡。但透過持續地人機互動,可為你的 AI 系統精簡掉不必要的工作,真正加速與提升吞吐量。

AI 系統自動化:明確分階段處理

優化後,接著思考哪些階段可以被 AI 系統自動執行,或至少大幅減少人力參與。可先將工作分成幾個類型:

AI 系統自動化類型 作法與範例
簡易提示自動化 使用固定的 Prompt 生成特定格式內容
複雜提示自動化 需要多層指令或範例輸出以保證內容一致性
串接多重提示或自訂 GPT 針對多個步驟協同運作,例如爬取網頁+整合資料等
進階整合型自動化 結合外部服務、API 或工具平台,建立更彈性的工作流程

建議先從簡單的一步驟自動化開始,確保流程可持續運作,再逐步擴大到複雜串接。很多人沒有範例輸出就開始做 AI 系統,結果在測試時無法判斷最終成品的標準。若事先保存一些範例數據或文字,遇到 AI 訓練或提示工程時,就能有的放矢。

以視覺化呈現 AI 系統流程

擬定完優化策略後,可以透過 ClaudePerplexity,將流程以 SVG 或其他圖像格式產出。有時候需要在 Illustrator 或 Figma 後製,但利用 AI 自動繪製基本框架,也能大幅節省人力。當你看到清晰的流程圖時,會更容易發現可能的改進點,或確認哪個階段適合導入更多 AI 系統功能。

迭代與維護:保持 AI 系統的彈性

隨著技術瞬息萬變,時常檢視與更新 AI 系統顯得至關重要。對於每個核心流程,可安排定期回顧,並利用 AI 工具進行診斷,檢查是否有新的解決方案或自動化手段。Bill Gates 曾說,若你在有效率的運營上導入自動化,效率會倍增;若你在無效率的運營上導入自動化,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因此,你不只要想著「怎麼做得更快」,也要想「這樣做有沒有意義」。可運用書單或系統思考遊戲,來提升自己的系統思維,並用 AI 系統確認各種創新點是否可以順利融入現有流程。

結語:以 AI 系統落實企業願景

建立 AI 系統並不是一夜之功,一步步確立七大核心流程,並對每個流程進行最小化的簡化與文件化,最後再進行優化與自動化,才能真正釋放基於 AI 的生產力。當你完成前述步驟後,你已經能用更宏觀的角度,運用 AI 系統來驅動銷售、行銷與運營。接下來,可進一步思考策略層面的問題,確保企業成長方向正確。
無論是個人、部門,還是整家公司的發展,「AI 系統」都能帶來突破式進步。願你能應用上述方法,讓你的組織持續成長、目標得以實現。祝你早日利用 AI 系統完成更大的夢想!

Share this post
Erik

With over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chnology, and the startup industry, I am passionate about AI and driving innovation.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