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 總裁 最新透露了 17 個能在 2025 年迅速成長的演算法最佳化秘訣,從貼文形式、內容策略到互動技巧,全面揭示如何因應 Instagram 的全新生態。如果你想在來年持續擴大觸及並提升粉絲數,以下 17 條建議能協助你抓住黃金成長機會。
1. 利用限時動態(Stories)留住粉絲
許多創作者以為限時動態只能與現有粉絲互動,無法帶來新追蹤,但事實上,穩固既有粉絲 正是快速成長的關鍵。
- 當你降低流失率(unfollow),每個月原本可能新進 2000 名粉絲、流失 2000 名粉絲,就能轉變為只流失 500 名粉絲,淨增長 1500 名粉絲。
- 建議:每天或每週固定發布限時動態,分享個人故事、幕後花絮或即時資訊,讓粉絲更有歸屬感。
2. 過度精緻的內容,未必是好事
如果你的品牌或客戶是 高單價、「奢華」定位,製作高質感影片、專業攝影並不違和。但如果你是音樂人、運動員或搞笑型網紅,過度高級的拍攝 反而可能損失「真實感」與「親和力」。
- 做法:確保製作品質達到「基本水準」即可;其餘精力投入在故事情節或內容構思上。
3. 善用多圖貼文(Carousels)
根據 Instagram 「最佳實務」資料與總裁的建議,多圖(滑動)貼文 通常能比單張圖片獲得更多互動與更高觸及。
- 理由:
- 多重媒體內容(圖片/文字結合)能增加互動次數。
- 如果用戶第一次滑過沒看,系統會再顯示給他第二張或後續圖片,提高二次曝光機會。
- 技巧:可在每張圖上附上簡短文字,引導讀者連續滑動,提高停留時間。
4. 標籤(Hashtags)效益日漸降低
Instagram 總裁 直接表示,標籤不再像以往那般重要。他們的演算法已能透過影片、字幕(Caption)自動判斷你的內容主題。
- 提示:與其花時間塞滿 #,不如專注在內容主題品質與鉤子(hook)設計。
5. 「私訊(Send)」分享比「收藏(Save)」更能刺激曝光
Instagram 希望打造「用內容串起人際連結」的生態,因此人們把內容傳送給好友的行為,是目前最強勁的演算法加分因素。
- 但請注意:若你的內容是教學型或資訊型,則「收藏」也會是關鍵指標。任何正向互動(按讚、收藏、分享、留言)都能激發觸及,只是私訊分享更被系統重視。
6. 不要在影片上出現他家平台浮水印
若你習慣從 TikTok 或其他平台下載帶有浮水印的影片,Instagram 極可能降低觸及。但假如是你「自家品牌 Logo」,則通常沒問題。
- 建議:確保影片上出現的標誌確實是你自己製作的,並觀察發布後的觸及是否正常。
7. 爆款貼文後,盡快再發布
若某支影片或貼文突然爆紅,把握 1~2 天的黃金時間 再推出新內容,能搭上前一支貼文的熱度。
- 原因:許多首次看到你內容的新用戶,可能會直接連看好幾支影片;演算法也傾向在用戶看完舊內容後,推送你更多相似作品。
8. 多追蹤同領域內容,激發靈感
如果你創意枯竭,或覺得題材有限,Instagram 總裁 建議增加與你市場相關的內容消費量。
- 做法:蒐集同業貼文、關注海外創作者,吸收靈感,然後衍生適合自己受眾的創作。
9. 發文頻率因人而異
創作者問「一天/一週到底要發幾篇?」並沒有絕對答案。
- 總裁建議:
- 量力而為,太多貼文品質下降反而不佳。
- 如果你的內容產製容易,每天更新也無妨。
- 如果內容高成本且需要長期籌備,2~3 次/週也是合理起點。
10. Carousels 的第二張圖同樣要吸睛
Instagram 演算法會在用戶第一次瀏覽後若沒有互動,再推播該貼文的第二張給他。
- 策略:確保第二張圖(或第二頁)足夠吸引眼球,等於擁有「兩次機會」帶動互動。
11. 前三秒,決定影片成敗
影片前 3 秒是用戶是否願意繼續觀看的關鍵。
- 建議:
- 加上顯眼文字,因為多人習慣靜音瀏覽。
- 明確告知觀眾主題重點(Setting Expectations)。
- 保持節奏,在 3~5 秒之間讓觀眾決定是否要繼續。
12. 善用背景音樂(Audio)增強沉浸感
搭配音樂或聲音效果能讓 Reels 更具互動與情緒帶入,可增加停留時間與轉發機率。
- 另外:就算是圖片帖文或 Carousels,也能附帶音樂,提升曝光機會並進入更多版位(如音樂頁面)。
13. 同時照顧「有聲」與「無聲」用戶
有半數用戶可能關閉音效或在安靜環境瀏覽;因此字幕或視覺提示 仍然相當重要。
- 提醒:製作影片時,務必添加標註、字幕或明確的視覺鉤子。
14. Reels 時長:30~90 秒最佳
Instagram 指出,30~90 秒範圍的 Reels 更易獲得推薦與高互動。
- 影片超過 90 秒,系統不會推薦給新用戶,多半僅適用於培養既有粉絲或深度內容。
15. 勿拖延回覆留言
互動 是平台最重視的指標之一,若你快速回應用戶,就能延長討論並產生更多互動。
- 建議:在貼文發布後的 1~2 天內積極回覆留言,讓帖文保持熱度。
16. 抓住「時事趨勢」搶先發表
當市場發生新鮮事或熱門話題,越早發文表態,你就越能搶先吸引關注。
- 案例:新產品發表、產業規範更新、名人動態等。第一時間分享見解,往往能得到爆量流量與互動。
17. 內容畫質至少 720p、30fps
低解析度或品質不佳的內容,演算法會自動降低推薦權重;用戶也會更快滑過。
- 原則:確保影片的清晰度、穩定度與聲音品質都達到及格線以上。
結語:把握官方最新指引,衝刺 2025 IG 成長
以上 17 條「Instagram 總裁 親授」的重點,能讓你在 2025 年掌握演算法動態、強化內容策略,並透過建立高黏著度的粉絲社群,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記得適時運用 限時動態 留住粉絲、多圖貼文(Carousels)拉升互動、並以關鍵「私訊分享(Send)」激發演算法喜愛。只要把握以上核心心法,你的 Instagram 將能在變動不斷的社群戰場持續保持成長優勢。祝你在 2025 年的 IG 大放異彩!
想了解更多針對 Instagram 演算法 的量身打造策略,請 Follow 我們的 Instagram and Threads (@tenten.co/ Thread: https://www.threads.net/@tenten.co , @tentenai_com)。抓住這波演算法紅利,你的 Instagram 成長將不再受限!
常見問題 (FAQ)
1. 如何利用 Instagram 限時動態留住粉絲?
Instagram 總裁建議,定期發布限時動態,分享個人故事、幕後花絮或即時資訊,可有效降低粉絲流失率,增強粉絲的歸屬感。例如,若之前每月可能流失 2000 名粉絲,透過穩固限時動態的策略,流失可能減少至 500 名,更可淨增數百名粉絲。
2. 為什麼過度精緻的內容可能不利於觸及?
過度精緻的內容可能降低真實感和親和力,尤其是針對音樂人、運動員或搞笑類型創作者。建議內容達到「基本水準」即可,投入更多精力在故事情節和內容構思上,能有效吸引更多互動。
3. Instagram 標籤的效益是否還重要?
標籤效益已大幅降低,Instagram 現在利用演算法自動判斷內容的主題及相關性。因此,建議專注於提升內容品質與設計鉤子,讓主題更具可看性,而非過度依賴標籤。
4. Reels 時長的最佳範圍是多少?
Instagram 建議 Reels 的最佳時長為 30~90 秒。這範圍內的影片更容易獲得推薦與高互動。而超過 90 秒的影片通常只針對既有粉絲,較難吸引新用戶。
5. 發文頻率應如何安排?
發文頻率因人而異,沒有絕對標準。若是內容創作成本低,每日更新也可以;若是需要長期籌備的高成本內容,每週 2~3 次為合理起點。重點在於穩定且高質量的輸出,避免因過多更新導致品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