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核心使命在於深刻理解和應對競爭。然而,管理者往往將競爭範疇過於狹窄地限制在當前直接競爭對手之間。但事實上,獲利的競爭者遠不止於此,還包括五個關鍵力量:客戶、供應商、潛在新進企業、替代產品以及行業內已有競爭者。這五大力量相互作用,塑造產業結構,並影響產業內的競爭形態。

縱觀各產業,看似千差萬別,但其實獲利能力的驅動因素皆相同。比如,全球汽車業與藝術名作市場、歐洲醫療保健業等似乎截然不同,但要分析它們的競爭和盈利能力,就必須運用五力分析框架,探討各產業的基本結構。

五力競爭模型

當波特五大競爭力量強烈時,如航空、紡織和旅館業,幾乎每家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都不理想;反之,當五大競爭力量相對溫和時,許多公司便有機會獲利,例如軟體、軟飲料和美容清潔產品等行業。產業結構決定競爭狀況和盈利能力,而非產品或服務類型、產業成熟度、科技水平或管制程度。短期內影響產業獲利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天氣和經濟周期,但中長期的產業盈利能力取決於產業結構,而產業結構具體表現在五大競爭力量上。

各產業獲利能力差異

各產業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以1992至2006年美國產業為例,平均ROIC最低為0,甚至是負值,而最高則超過50%。ROIC較高的產業包括軟性飲料、套裝軟體等,其在1992至2006年間的獲利率比航空業高出六倍以上。

1992~2006年,美國各產業平均投入資本報酬率(ROIC)

美國部分產業的獲利能力 (平均ROIC,1992~2006年)

掌握競爭力量以及其根本原因,有助於了解任何產業當前獲利能力的根源,並為預測和影響長期競爭(和獲利能力)提供框架。對策略師而言,產業結構的健康與企業定位同等重要。洞察產業結構,有助於制定有效策略。

競爭力量強度與策略選擇

在各個產業中,五大競爭力量的強弱組合各異。例如,商用飛機市場中,產業霸主空中巴士(Airbus)和波音(Boeing)競爭激烈,訂購大量飛機的航空公司亦具有強大的談判能力;然而,新進公司、替代產品的威脅以及供應商的力量均相對溫和。對於電影院業而言,電影製片和發行商提供最重要的投入要素——電影,以及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各種替代性娛樂形式,均成為重要的競爭力量。

產業內最強的一個或多個競爭力量決定了其獲利能力,成為制定策略的關鍵因素。然而,最具影響力的競爭力量並非始終顯而易見。例如,大眾商品產業的競爭通常激烈,但這未必是造成獲利能力不佳的原因。

正如在攝影底片產業中,低報酬率是由於出現了更優良的替代性產品。當數位攝影問世時,全球攝影底片領導廠商柯達(Kodak)和富士(Fuji)便面臨了巨大衝擊,應對替代性產品崛起成為策略上的首要任務。

特定經濟和技術特性決定了產業內各競爭力量的強度,進而塑造了各個產業的結構。接下來,我們將從已在產業內運作的既有公司的角度來檢視這些競爭力量。此外,我們還可以擴大此分析,以瞭解潛在新進公司所面臨的挑戰。

運用競爭力量制定策略

瞭解競爭力量對於制定有效策略至關重要。企業需要保護自己免受競爭力量的負面影響,並引導這些力量朝有利於自家公司的方向發展。以下是幾個關鍵策略,企業可依此應對競爭力量:

1.建立競爭優勢:透過創新產品、提高品質或降低成本,企業可打造競爭優勢,從而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2.穩固市場地位:加強品牌形象、拓展市場渠道或提升客戶黏性,企業可鞏固市場地位,進而抵禦競爭對手的侵襲。

3.降低對供應商的依賴:通過多元化供應鏈、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或自行生產關鍵零組件,企業可減少對供應商的依賴,降低其談判力量。

4.提高對顧客的吸引力:企業需不斷了解顧客需求,並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以提高顧客滿意度並增強其忠誠度。

5.阻止新進入者:通過創建高進入壁壘(例如專利、品牌認知度、規模經濟等),企業可阻止潛在新進公司進入市場,降低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6.降低替代品威脅:企業應持續創新以提供具競爭力的產品,並與替代品競爭對手保持一定距離,以降低替代品對公司業務的影響。

7.聚焦核心競爭力:企業需明確自身核心競爭力並持續優化,以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維持領先地位。

總之,企業在面對五大競爭力量時,需靈活運用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只有瞭解產業結構並妥善應對競爭力量,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

競爭力量與企業策略的未來展望

隨著全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變革,企業面對的競爭環境也日益嚴峻。未來,企業需更加關注競爭力量的變化趨勢,並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挑戰。以下是幾個影響競爭力量的未來趨勢:

1.數字化與全球化: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與全球化將繼續深化,企業需善用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以提升競爭力,同時擴展全球市場以應對激烈競爭。

2.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企業需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以滿足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綠色需求。

3.客戶需求多樣化: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變化,消費者需求將變得更加多樣化,企業需不斷創新以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

4.產業生態系統:企業需關注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尋求與其他企業合作,共同應對競爭力量。企業之間的合作將有助於產業整體獲利能力的提升。

5.人才競爭:隨著知識經濟的崛起,人才將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源。企業需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和招聘策略,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競爭力。

6.監管與政策環境:政府監管和政策環境對企業競爭力有重要影響。企業需密切關注政策變化,以適時調整策略,遵循法規,降低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面對未來競爭力量的變化,企業應保持敏銳的市場觸覺,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並不斷調整和優化策略。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結語

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分析工具,幫助企業瞭解競爭環境並制定合適策略。企業需持續關注五大競爭力量的變化,並靈活應對,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此外,企業還需重視未來趨勢,適時調整策略以應對挑戰。只有充分瞭解並應對競爭力量,企業才能在競爭中取得成功。

Share this post